600)this.style.width='60"/>
磁力锁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磁力锁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王阳明王维与平和九峰城隍庙

发布时间:2020-07-17 17:40:37 阅读: 来源:磁力锁厂家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峰城隍庙城隍神是唐朝诗人王维,珍贵壁画至今保存完好。

何池文张碧升图

漳州平和县九峰镇,是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设置平和县时的县治所在地。这里有一座与县衙同时兴建的、规制和规模均为全市各县最大的城隍庙,它就是历经近500年岁月沧桑的九峰城隍庙。该庙香火兴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该庙城隍爷寿诞之日,不仅闽粤两地的民众纷至沓来,而且台、港、澳同胞和南洋各地的侨胞都有不少信众不远千里前来进香朝拜。

这座庙宇的闻名遐迩,不仅由于它在信众心目中的地位,还在于该庙的始建与一个大学者和一个大诗人紧密相连,他们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哲学家、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著名盛唐诗人王维。

创建的历史机缘

两个独特之处

九峰城隍庙的创建是和漳州平和县的创建连在一起的,而平和县的创建,则缘于一次农民起义,历史的机缘使得王阳明和这一切事情的发生紧紧联在了一起。

正德二年(1507年),漳州南靖与广东、龙岩交界处的农民在詹师傅与温火烧的率领下举行起义,不久就被官府镇压下去。八年,起义烽火再度燃起,而且声势比前次更为浩大,起义军转战闽粤赣三省边区,致使“三省震动”。十一年(1516年)冬,朝廷任命王阳明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率三省军队进入这一地区“剿抚”,至翌年春平息了起义烽火(《平和县志》第13、52页)。

这次农民战争的原因,一是明朝正德年间从朝廷到地方官府的政治腐败,苛捐杂税逼得民不聊生,致使贫苦农民揭竿而起;二是漳州南靖县地域过于宽广。发生起义的地点河头(今九峰一带)远离县城有四五百里远,该处南边8公里就是广东省,西边与龙岩接壤,漳州南靖官府鞭长莫及,广东、龙岩又管不到,形成一个政府管理的空白地带和“化外之区”。因此,王阳明深感这里“两省民居,相距所属县治,各有五日之程,名虽分设都图,实则不闻政教”、“臣观河头形势,实系两省贼寨咽喉,今象湖、可塘、大伞、箭灌诸巢虽已破荡,而遗孽残党亦宁无有逃匿山谷者?征剿之后,复归据旧巢,乱乱相承,皆源于此”(《平和县志》第974页)。战乱平息后,苦于几年兵灾匪患的当地老百姓纷纷向他陈言,要使这片土地得到治理,根本办法是在这里“添设一县,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移风易俗,庶得久安长治”(《平和县志》第974页)。于是,时为都察院右都御史的他采纳了当地耆老乡贤的建议,以政治家的眼光向朝廷提出了“于河头添设一县治,外足以控制(广东)饶平邻境,内足以压服卢溪诸巢,又且民皆乐从,不烦官府督责,诚亦一劳永逸之事”的建县奏疏(《平和县志》第974页)。

朝廷批准了王阳明的请求。正德十二年底,划出南靖县的清宁、新安二里共十二图建县,取“寇平民和”之意,定名平和县。

这是漳州从唐垂拱二年建州之后对州境西边出现政权真空的一次填补,也是漳州的又一次梯度开发,它使得这片地处闽粤赣三省边界的漳州“三不管”地区经济社会开始走上有地方政权规范管理的发展轨道。正如明末黄道周所说的:“自平和设县以来,百二十年,弦诵文物著于郡治,在崇义和平邈不敢望者,岂独于山川雄峻苞郁使然,亦以为名贤巨掌高度之所专导……是则文成之发仞籍为收实也”(《平和县志》第977页)。

王阳明对平和县城的兴建十分用心,他不仅亲自踏勘了河头建县地点,选定了这里地势开阔的大洋陂(今九峰镇镇区),认为这里“背山面水,地势宽平,周围量度可六百余丈,西接广东饶平,北联三团芦溪,堪以建设县治”(《平和县志》第974页)。还根据明朝政府的规定在建置县衙的同时兴建了城隍庙。多才多艺的他亲自设计了县衙和城隍庙等建筑项目。他甚至主持这批建筑物的破土动工仪式——祭告“社土”(土地神)。于是,在九峰兴建平和县衙、城墙的同时,城隍庙也在东门内一起动工兴建。王阳明写于正德十三年十月十五日的《再议平和县治疏》中可以看到上述这一幕:“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本职督同各官亲到河头告祀社土,伐木兴工。……至次年五月,外筑城墙俱已完备,惟表墙因风雨阻滞,期在九月完工。县堂、衙宇、幕厅、仪门、六房俱各坚完,惟殿庑、分司、仓库、城隍、社稷坛,亦因风雨阻滞,期在仲冬工完。”(《平和县志》第975页)。

由此可见,九峰城隍庙于正德十二年十二月与县衙一起动工兴建,竣工于翌年仲冬,在漳属各县的城隍庙始建时间上仅居东山之后。

两个独特之处

九峰城隍庙与全省各县城隍庙相比,有两个独特之处。

一是其规制规模不仅居漳属各县之首,而且居全省县级城隍庙之冠。由于王阳明的提议,为了体现朝廷对这一长期动荡不安、未沐皇恩之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为了显示朝廷对平定东南动乱有功之臣王阳明奏疏的重视,平和县衙被恩准县堂与文庙视同府一级建制,而按明代“城隍庙要和县衙同高宽”的规定,这一“恩准”政策使九峰城隍庙的规制规模均居漳属各县甚至全省各县之最。

这座城隍庙就坐落在九峰镇东门内,几经风雨,清代几次修葺,该庙在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1994年5月和2000年曾两次大修。该庙坐北朝南,占地49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为四进五落建筑群,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牌楼、门厅、戏台、正殿、后殿,两侧有回廊。整座庙宇结构严密,布局合理,雕梁画栋,既蔚为壮观,又富丽堂皇。

二是该庙的城隍神是唐朝诗人王维。这在全市甚至全国诸多的城隍神队伍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地方史料没有记载是谁把王维奉为九峰城隍庙神祇的,这里民众世代相传的说法是:王维入主九峰城隍是王阳明选定的。

笔者根据各地城隍神人选都不相同(大致是有功于社稷或在某方面为老百姓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现状和做法,考察了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和宦场起落,并把其与王维作了一番比较,认为民间的传说不无道理。第一、王阳明是该庙的设计者和主持人,而且当时他还是这里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一双重身份使他顺理成章地“设计”了城隍神人选,而作为都察院右都御史的他也拥有选择城隍神人选的最高权力;第二、王阳明和王维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两者都是才学出众的学者,都同样醉心于诗赋,都同样有崇尚儒释的思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两人都同样有过宦海沉浮的曲折际遇。可以说,是惺惺相惜的思想感情和对王维才学的情有独钟,使王阳明把宦海几度浮沉的盛唐诗人、曾经的尚书右丞、最后的“辋川居士”王维推上九峰城隍的神座,嬗变为地方黎庶的保护神和官吏执政的监督神。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诗人,原籍山西祁县人。其父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其诗作多为山水诗,因热心崇佛,故诗中山水意蕴多与佛教禅理融为一体。兼通音乐,精绘画,善写泼墨山水及松石,笔力雄健,时人称技法风格不亚于吴道子。其诗画独特风格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及官宦的推崇,北宋苏东坡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其诗画为“南宗之祖”、“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王阳明(1472-1528):原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哲学家、教育家。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读圣贤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27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一生仕途坎坷,与王维一样崇尚佛教,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晚年居于故乡阳明洞,故又称“阳明先生”。卒谥文成。正德初年,因直谏触犯权贵刘谨,贬至贵州龙场。正德五年(1510年)刘谨倒台后,又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1516年,闽粤两省交界之漳州南靖县山区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担负平息动乱任务,在这一事件平息之后,王阳明根据这里官府鞭长莫及的情况,向朝廷请求新设一县获准。新县取“寇平民和”之意,定名平和县。王阳明哲学的核心是“心学”,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是没有道理的,“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们应“知行合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去除私欲杂念,达到社会的和谐,即所谓的“致良知”。其心学理论影响了几代儒家学子。

海外怎么看国内视频

回国加速代理

酷狗版权